轉訓---2010年早產兒病房護理長成長營課程
(1000104)

本次上課課程內容分別為:10/29:快樂及幸福的祕訣-愛笑與感恩、壓力舒解-笑笑功、讓早產兒更能放心回家的服務-早產兒中繼病房推展及介紹、早產兒基金會業務簡介及10/30:新生兒加護病房臨終照護之困境、兒童及新生兒安寧緩和照護、早產兒緩和照護經驗分享、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及治療新趨勢及早產兒出院準備服務還有最後的討論經驗分享。為了讓大家暫別緊張、壓力的工作環境,前兩堂課程主辦單位請台灣笑笑功創使人高老師教大家認識笑笑功及帶領大家一起來起笑。也透過此次的研習會我才認識笑笑功,原來它是笑+氣功的運用透過聲音、肢體的柔軟放鬆來調節身體的經絡來讓我們的身、心、靈平衡的功法。不需花錢不需功工具只要會笑,將身體放在最自然放鬆的情況下而笑,過程大都為哈氣最後再以輕咳震出。三總婦產科醫師還分享愛笑的好處讓人從身體得輕鬆導出心情的輕鬆,讓笑容傳染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關懷更多的人讓大家都快樂幸福,然而他們也把這笑笑功帶到醫院的一些團體活動,甚至於醫護人員的上課活動裡。

另外奇美醫院在台灣首創早產兒中繼病房也是大家關注的課題,原本他們是在有限的空間裡找出一個空間規劃成單人房一樣的配置,入住條件為體重已超過2000公克的早產兒,由醫師、護理人員及家屬填寫入住前評估單,最主要是要確認照顧者的照顧問題也需要家屬同意入住並填寫同意書。在早產兒返家前2-3天主要照顧者已接受過護理人員完整的出院衛教後,讓主要照顧者於中繼病房單獨學習照顧寶寶,三班會有護理同仁探視若問題也可隨時找護理人員前來協助照護技巧,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照顧者與寶寶同住學習正確的照顧技巧,降低早產兒因照護問題的再住院率,進而提升照護品質。在奇美醫院中繼病房的實施經驗分享,出院準備完整率由64.4%提昇至100%,出院準備整體滿意度由63%提昇至97.3%,而早產兒非計劃性再入院率為0%成效良好。然而執行過程中也有一些困境如:風俗文化的問題坐月子期間家人不準媽媽在醫院過夜,或者媽媽本身除了要照顧這個早產兒之外還要照顧家裡的其他小孩所以會有輪替問題等問題,他們藉由醫院社工師幫媽媽與其他家屬成員協調來解決上述問題,若家屬堅持當然尊重其意見。

早產兒基金會明年度20週年慶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各研討會、早產兒父母成長團體及公益活動等,可參閱第75期早產兒會訊資,服務內容包括醫療經濟補助、早產兒居家照護訪視費用補助、早產兒社區護理工作及與合約醫院共同合作早產兒追蹤檢查工作等,未來展望:積極推動預防早產工作、提昇住院中早產兒的醫療照護品質降低罹病率、提昇出院後早產兒家庭照護品質、加強全國性教育宣導提供全民對早產的認知及促進早產兒及家屬的互動、落實更多志工參與並與國際合作。

在單位內平日我們提醒同仁每天擦上慈劑濟面霜保持笑容,帶著一愉快心情上班,這樣才能拉近同事或病人(家屬)之間的距離,進而把快樂的氣息傳給別人,這樣也是笑笑功的精神之一重點是要落實再平日。在出院準備中繼病房這個部份,現階段我們醫院因佔床率及早產兒個案不高的關係暫無設此病房之必要,但是我們的替代方法就是早產兒出院前讓主要照顧者頻頻的到病房學習新生兒照顧技巧,並且有家屬休息室讓家屬過夜休息,若是家屬有風俗民情不能在醫院過夜那就是學到晚上再返家,待醫護人員評估家屬學習狀況及病人狀況都可以甚至協助家屬租借氧氣機或血氧濃度監測儀才會讓病人出院,目前執行狀況家屬回覆示教情況都很好家屬接受度高。當天課程也讓我們觀摩到其他醫院對早產兒出院準備的照顧及舒解壓力的方式,藉此學習可將優點運用於臨床照護上並將別人執行上的困境解決方式做為參考

學習早產兒照顧技巧,並且有家屬休息室讓家屬過夜休息,若是家屬有風俗民情不能在醫院過夜那就是學到晚上再返家,待醫護人員評估家屬學習狀況及病人狀況都可以甚至協助家屬租借氧氣機或血氧濃度監測儀才會讓病人出院,目前執行狀況家屬回覆示教情況都很好家屬接受度高。當天課程也讓我們觀摩到其他醫院對早產兒出院準備的照顧及舒解壓力的方式,藉此學習可將優點運用於臨床照護上並將別人執行上的困境解決方式做為參考

第二天課程主要在討論兒童及新生兒安寧緩和照護的部份,我們都知道安寧療護大多數的部份都是成人,很少人會想到兒童或新生兒的安寧療護,而全台灣也沒幾家醫院有設置兒科的安寧緩和病房。每個小孩都被期待就是要平安的長大,原本是出生的喜悅或是快樂的成長時光,但有些病孩卻是要面對死亡,而兒童和成人的照護不同之處兒童要考量其生長及發育階段的不同來照護,可能需要加入學習與遊玩的特性,加上要考量兒童無法自行做決策,可能對整個家庭帶來的影響等來做整體性的照護,服務的本質與成人相同但內函卻不同,所以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來協助病童和家屬面對挑戰,提供照護支持、彼此分享害怕與擔憂的照護。如何和小孩討論死亡這一直是醫護專業人員在學習的部份,雖然會根據社會文化、信仰、價值觀而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沒有一種方或原則可以處理所以情境。將孩子視為孩子其次再將他是為臨終病人、與孩子溝通並回應他的需要、協助病童和大家說再見、與全家人討論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提供父母有關於死亡的知識並給予心理支持等原則來協助臨終的孩子。失去新生兒及早產兒悲傷的部份可分為第一階段胎兒異常診斷新生兒死亡前及第二階段新生兒死亡後,然而醫護人員大部份時間需要協助父母親渡過悲傷期,面對

這樣的家屬我們可以陪伴但不要說出不該說出的話如:這樣的結果對妳最好、這嬰兒一定有什麼不對..; 給予父母親表達失落感受得機會; 提供資訊包括病情變化及病理報告; 提供支持來源資訊如支持團體及輔導服務; 依家屬信仰的文化背景需求提供適當的支持; 帶領家人參與照顧小孩如洗澡、穿衣懷抱寶寶 ; 提供紀念物給母親如手圈、腳印、頭髮、照片及臍帶..等來協助減緩父母親的失落及哀傷。在追蹤關懷部份也可以用電話訪視、家庭訪視、參加葬禮或追悼紀念會及網路及關懷信件等來落實關懷家屬的部份。

早產兒、新生兒及兒童的緩和療護此次上課大家都很熱絡,很多醫院的護理長也分享了很多他們在醫院執行的現況,我們非常支持及讚賞他們的努力,究竟台灣民眾現階段對於兒童安寧療護認知還不夠建全,要發展專為小孩社置的兒童安寧療護並非易事。雖然我們醫院沒有兒童安寧療護病房,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間做相關的照護,雖然在單位偶會有新生兒病危瀕臨死亡的個案,除了提供生理性的照護、我們也適時依家屬調整會客時間、提供機會讓父母接觸小孩、給予新生兒照片若家屬沒有忌諱也能配合提供小孩的手圈、腳印、頭髮、臍帶等,依據不家屬的宗教信仰協助給予放佛經聽、平安符,還有除了醫護人員的陪伴外我們也協請志工給予父母親關懷輔導,所以這些單位同仁平日都有在執行及努力,雖然我們沒有像其他醫院一樣有很好的獨立空間規劃來做臨終關懷,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精神和努力運用在我們臨床照護中,期望臨終的小孩及家屬都能得到很好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