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過敏疾病與母乳哺餵
(990629)

嬰幼兒的過敏疾病與母乳哺餵

一、        前言

由於現代國家高度工業化的結果,造成都市人口集中,對環境產生了許多衝突。人體因為這些環境的變遷產生了許多的疾病,過敏體質就是其中之一。根據台大小兒科的研究,最近二十年來台灣地區過敏孩童的發生率增加超過8倍,受到影響的孩子也與日俱增,如父母當中有一人具有過敏體質,則生下來的孩子有1/3會有過敏病,假如父母兩者皆有過敏病,則生下來的孩子得到過敏病的機會也會增加為2/3,萬一父母已有過敏病,生下來的第一胎也遺傳父母是個過敏兒,那下一胎再生出過敏兒的機會也可達到100﹪。(卓、陳、楊,2008)。反之因為過敏兒有逐漸上升的趨勢,為了預防過敏,越來越多父母願意哺餵母乳。究竟哺餵母乳與過敏有何關係?本文將針對母乳哺餵對過敏兒的影響,做個簡單的探討。

二、              過敏的定義、病因

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種變態反應,在人體有一種保護自身機能的能力,它能使人體免受進入體內的異物侵害。例如,當細菌侵入人體後,體內就自動生成一種與之相對抗的物質來抑制細菌的繁殖。這種異物(細菌)就叫做「抗原」,而體內生成的與之相對抗的物質則稱之為「抗體」。在擊退抗原後,這種抗體仍殘存於人體內,當下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時,就會發生一種反應,這種反應被叫做「抗原抗體反應」。

 

  當能順利進行的抗原抗體反應時,則稱為「免疫」,例如預防注射。但是,有時本來無害的異物進入人體後產生抗體,當這異物第二次侵入人體時,發生抗原抗體反應過於激烈,則會引起組織損傷或功能障礙。這種給機體造成傷害的抗原抗體反應就叫做「過敏反應」。

在過敏反應中,和抗體發生反應的物質叫做抗原。其中,刺激抗體產生免疫球蛋白(IgE)並引發過敏反應的物質叫變應原。從空中的塵埃到食物,所有的異物都是人體的過敏介質,可以說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抗原的包圍之中。所以人體內時刻都有抗原抗體反應的發生。(前田,1997  

三、              過敏的誘發因素  

過敏的產生有多重危險因子,家族過敏史是主要因素之一。二手菸、早產兒、在家中排行較小及沒有哺餵母奶等則是其他常見的危險因子。(陳,2004)  

1)食物方面

   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的食物都是抗原性物質,最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的食品。做為抗體的免疫球蛋白E(IgE)是一種蛋白質,而食品中的蛋白質最容易成為變應原,脂肪經過氧化後和蛋白質相結合也很容易成為變應原,從而引發過敏反應。(吳,2009)

   含有豐富蛋白質的蛋、牛奶、大豆,很容易誘發過敏反應,而且所發生的症狀都較嚴重,因此它們被稱為三大食物變應原。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食品也可能成為食物變應原,例如:雞肉、海鮮類、芋頭..等等,依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呂,2009)  

2)空氣方面

   吸入性過敏原是通過呼吸進入體內的。家裡的屋塵包括以下種類:灰塵、塵埃、花粉、黴菌、動物毛髮、纖維、麥桿、木棉等。

花粉性過敏原分為樹木花粉、花草花粉等。其中,杉樹、松樹、樺樹、布納橡樹等樹木在開花時節的花粉就屬於樹木花粉,而豬草、艾萵等花草上的花粉屬於花草花粉。

黴菌是最近越來越嚴重的變應原。黴菌多生長在牆壁、榻榻米、地毯、浴室等處,有芽枝黴屬(麴黴)、交鏈孢黴屬、青黴屬等很多類別,它們飄浮於空氣中,很容易被吸入。

動物的毛髮多指貓、狗等寵物的毛髮。在纖維中,絲綢和羊毛最易成為變應原。木棉在一般情況下最不會引起過敏反應。最常見的吸入性變應原有麥桿、木棉等,因為它們經常被填入枕頭和墊子中。(吳、胡、周、高,2009) 

 

3)皮膚方面

接觸性變應原可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皮膚斑疹)等過敏性疾病。通過與皮膚直接接觸從皮膚直接侵入體內的接觸性變應原有以下種類:衣料的染料、羊毛、合成纖維、皮鞋及皮帶的皮革、內衣、手提包的橡膠、化妝用品及其香料和染料、裝飾品以及衣架的金屬、家具上的塑膠料、漆樹、麻栗樹、櫻草、菊花、豬草等植物。(吳、胡、周、高,2009)  

4)藥物方面

解熱鎮痛藥、抗生素、顯影劑、激素類藥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陳,唐,陳,劉2005) 在治療過敏性疾病的藥物中,有的藥物也可能引起藥物性過敏反應。不同的人對不同的藥物過敏,所以不能說某種過敏性疾病就一定是由某種藥物所引起的。對於有過敏性小孩的父母來說,必須要注意觀察身邊的各種可能的過敏原。實際上,由於過敏原在逐漸增加,即使一直未患過敏性疾病的小孩也可能某種原因而引起過敏性疾病。但其實對於我們身邊的各種變應原,用不著過於擔心。因為只要找出過敏的誘發因素,就容易找出一個相應的有效的治療方法。

四、        過敏的種類及臨床表徵  

1)異位性皮膚炎

可分為三期,即嬰兒期、兒童期和成人期。嬰兒期為出生~2歲,平均發生的年齡為八個月大,嬰兒的臉頰、腹部或腳的前部,可見到由皮膚搔抓引起的皮疹變化,夜晚不易入睡,嬰兒脾氣顯得煩躁不安;兒童期自2~12歲,如頸部、肘部、腿窩處和腕、踝部,由於長期搔抓,外觀多成苔癬狀;成人期的皮疹變化主要發生在手背、四肢彎曲處,甚至上眼瞼,皮疹外觀較廣泛,且有落屑產生。(吳、胡、周、高,2009)

2)蕁麻疹

特徵是癢,皮膚向上膨起、發紅,壓下去則會泛白、隨之恢復,發作時全身「流竄」,亦即全身都會分佈、外觀一直在變化是其特點,但是因地吸引力的關係,有時四肢較明顯。在侵犯皮膚到較深部時,有時會以血管腫(Angioedema)來表現,外表看起來就像腫起來一塊。也可能混合在軟組織較鬆弛處(如唇部、上眼皮)以血管腫來表現,而四肢、軀幹則以蕁麻疹來表現。(吳、胡、周、高,2009)

3)過敏性結膜炎

依發作季節分成兩種,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Season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SAC):主要與花粉有關,豕草熱(Hay  Fever)結膜炎即為其中之ㄧ。

全年性過敏性結膜炎(Perenni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PAC):主要與貓或狗毛、灰塵與有關。而台灣地區以PAC較常見,因本地大規模花粉污染之機會較罕見。據Bielory2000年發表的文獻,發現20%的人口曾罹患過敏性結膜炎。它的主要症狀為癢、流淚、眼睛發紅且長出眼泡,但不會引起失明。結膜在較慢性的病例尚會在眼部周圍產生黑眼圈的現象,這是由於組織腫脹,造成靜脈回流被阻斷而減少所致。(陳,唐,陳,劉2005)

4)過敏性鼻炎

當過敏原被吸入鼻腔時,會刺激鼻部的過敏細胞,此時就會釋放出組織胺等物質,造成鼻部分泌增多、腫脹、癢感及鼻塞等症狀,是為立即型反應;之後由於過敏細胞分泌的物質亦會吸引嗜伊紅性白血球,接著發生以鼻塞、鼻黏膜脫落症狀為主的延遲性反應,一但鼻炎過敏有此反應時,就開始變的慢性而難纏了。(呂,2009)

5)氣喘

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反覆發生呼吸道(尤其是小支氣管)阻塞,其小支氣管內充斥著嗜伊紅性白血球,淋巴球等發炎細胞,氣管壁水腫、痰液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縮,發作時會因為呼吸道阻力增加,而產生胸悶、呼吸困難、喘鳴等現象。(蕭,2004

五、        母乳哺餵對過敏的影響

剛出生的嬰兒哺餵母奶,有時會出現過敏症狀。這是因為當嬰兒還在母親體內時,就已經被過敏原致敏了。

為了供給胎兒足夠的營養,妊娠期的母親每天要吃大量的牛奶、蛋等高蛋白物質,而這些食物變應原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妊娠八個月後的胎兒就能在自己的體內產生IgE抗體,因此在吸收了來自母親的食物變應原後,胎兒體內就產生了蛋、牛奶的抗體,而處於致敏感狀態。這就是所謂的「胎內致敏」。因此,這個嬰兒一出生就是過敏體質,出生後第一次餵牛奶就會出現過敏症狀。而且,在以後開始餵斷奶食品時,就是少許的蛋類食品也可能會誘發休克症狀。在妊娠後期,如果母親本人或其他家族有過敏病史,最好不要大量食用可能會成為過敏原的食品。母親的飲食平衡對預防嬰兒過敏及過敏病程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前田,1997

根據芬蘭Turku大學的研究,都會地區的兒童患過敏的機會比較高,雖然研究指出,哺餵母乳的寶寶比較不容易過敏,但是為何有些媽媽哺餵母乳卻反而讓寶寶過敏?根據研究發現與母親的飲食中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有關,並建議如果家族中有過敏病史的母親,應該要在哺乳期間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儘量不要攝取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就可以讓喝母乳的寶寶健康強壯,否則寶寶的過敏還是會發生,過去研究也指出,經常攝取多元不飽合脂肪酸的母親,寶寶的智力會較高,所以為了寶寶健康,哺餵母乳的媽媽應多吃魚少吃肉和動物油脂的食物。(呂,2009)

預防過敏兒可從母親懷孕開始,孕婦可從家族過敏指數初步了解是否為過敏高危險群,以便早期預防,降低過敏兒發生機率。根據一些研究證實,對於過敏的食物防治這一部分,目前的建議是針對所有的嬰兒

l  母親在懷孕或哺乳時並不須特別限制飲食。隨然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哺乳的母親不要吃花生,但是花生在台灣地區是一個常常見的食物,同時花生過敏在台灣地區是非常少見的,因此不需要特別限制。

l  要少哺餵母乳四到六個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純哺餵母乳六個月)

l  四到六個月以前避免添加副食品。

l  避免高劑量使用單一食品,例如牛奶或是雞蛋。

 

針對高危險群嬰兒

l 更應該純哺餵母乳,避免過早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

l  如果四到六個月真的需要添加其他食品,建議使用低過敏配方奶。

針對所有嬰兒飲食之外的建議

l 避免接觸二手菸,包括胎兒期。(陳,2004)

六、        結論

了使過敏兒能夠愉快地生活,必須為它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他們能夠儘快地征服疾病並且恢復身體健康,母乳是目前公認最不會引起過敏且對嬰兒最適當的食物,母乳的好處很多,免疫的保護作用可以抵抗病菌的侵犯與心智上的發育等都是。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a型免疫球蛋白與許多因子如有殺菌的乳鐵蛋白可以使新生的小寶寶免於受到疾病的侵犯,所以在面對有過敏家族史的高危險群時,寶寶出生後,應以母乳為主要的第一選擇,並且至少餵食4-6個月。

七、參考文獻

呂萬安(2009).小兒調理之探討.傳統醫學雜誌201),105-116

吳立偉、胡昆宜、周稚傑、高東煒(2009).食物過敏.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244),149-155

吳志德(2009).食物過敏新視界-成分過敏原檢驗.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學會通訊103),18-20

卓岱慶、陳鏡任、楊士恆(2008).飲食營養與嬰幼兒過敏性疾病.基礎醫學2312),371-376

陳弘聖、唐憶淨、陳怡行、劉丕華(2008).過敏反應之診斷及處置.基層醫療207),164-168

陳昭惠(2004).母乳哺育與過敏.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學會通訊1),12-14

前田正人(1997).過敏兒保健小百科.漢湘文化事業TOP女性生活社。

陳月枝等(1997).實用兒科護理「兒童免疫系統疾病及其護理」(pp605-639).台北市:匯華。

蕭瑞麟(2004).絕對防治過敏兒(PP20-23).台北市:台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