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率 | 669 次

Open mind 樂齡學生成功搭上智慧行動列車

文/吳欣玫 圖/吳欣玫 


「手機要怎麼滑?」、「手機怎麼回到上一頁?」、「我的手機有網路嗎?」一群「老」同學聚在一起,學習如何使用行動裝置,或是學習如何使用更多功能,新科技的產生,讓他們也慢慢接受,並嘗試跨出學習的第一步,力求和年輕世代站在同一「線」上。

│長輩重拾學習心,熟悉新科技。攝│吳欣玫

 

網路藉由智慧型手機、行動裝置以溝通無界線、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目的,的確,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歷年數位機會(落差)調查報告(105年),12歲以上曾經上網的民眾,到105年為止已接近八成,包含50歲至59歲超過七成有上網的經驗,60歲以上也有26%的民眾曾經上網,在中高年齡層上有陸續上軌道的趨勢,但是,身處在目前老化指數最高的縣市-嘉義(根據2017年內政部統計),我們看到的卻是被吃到飽、3G、4G、WiFi搞糊塗的鄉親父老們。

 

教授課程的講師,是在程式設計資歷十年的蔡婉如,因為自己與長輩相處的經驗,強烈感受到資訊落差的問題,與嘉義社教中心接洽合作,在長青班開設了「銀髮族智慧型手機與平版輕鬆學」課程,希望能透過一己之力讓長輩們獲得幫助。 

│婉如講師到嘉義社教中心開設「銀髮族智慧型手機與平版輕鬆學」課程。攝│吳欣玫

 

│課程從釐清網路觀念開始,介紹不同品牌手機的操作方式。攝│吳欣玫

 

課程從介紹各種手機品牌開始,接著「網路」是一大重點,使用通訊軟體Line或是其他app,都需要用到網路,釐清WiFi、吃到飽的區別,最後介紹幾個實用的app,例如whose call或是Google Map,在課堂中,每個階段都有學生頻頻舉手發問,因為不確定自己的使用方式對不對,或是手機突然跳出通知,讓他們不知所措,有的是找不到注音符號,無法打字,婉如都幫他們一一解釋與解決,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一下就過去,課後還是有許多長輩圍繞在她的周圍,詢問各種功能的操作方式,婉如知道,我們從學生時代就接觸的網路,不可能在一堂課之內,就讓長輩們了解並活用,所以,還依照Apple,和Android系統準備二種講義,為的就是讓長輩們在下課後,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還可以拿起來翻閱查找。

│婉如仔細替每一位學員解決問題。攝│吳欣玫

 

婉如說:「長輩在課後到底有沒有繼續使用,才是重點。」

 

學習功能性的操作,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練習,婉如分析長輩們在學習這些新科技的障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不想學,或是他們想學,但是因為沒有人可以問,只好無奈放棄,第一點是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介面太複雜,當你拿到一支新手機,進入到桌面之後,裡面已經有一堆app的方塊排排站,在尋找想要的功能在哪裡時,有時候還得往下找個三、四層才能找到,不像遙控器一樣,一個按鈕對應一個功能;第二點是「滑」,「滑」手機,對於年輕一輩來說,是一個很正常的動作,但是對於長輩們來說,該怎麼滑?要用多大的力氣去滑?都是問號,更別提什麼叫按住拖移,不像實際接觸的按鈕,會覺得沒有踏實感;第三點是隨時會跳出的提醒訊息,到底要不要按下「確定」鍵,或是不理它手機會不會壞掉?這些問題,對長輩們來說也是一大困擾,這些原因通常會造成長輩們在一開始就放棄接觸,如果是有使用智慧型裝置一段時間的長輩,接下來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字體太小,看不清楚,螢幕太暗或太亮,聲音太大或太小聲,再來就是網路了,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調查,國人最常使用的手機功能,第一名是Line等即時通訊軟體,而這也是高齡族群願意利用手機上網的最大誘因,然而需要「上網」這個動作,就存在問題,該怎麼連線,怎麼看手機是否有連到網路,WiFi是什麼?長輩心頭再一次浮現了許多問號。

 

婉如因為有一次幫忙一位七十歲婦人處理Apple手機無法登入的問題,原因是婦人忘記了當初設定的帳號密碼,又輸入了三次錯誤的密碼,造成手機被鎖住,加上,解鎖時會詢問您的出生年月日、喜好等等個人問題,需要到客服中心處理,婉如陪同婦人協助處理了一個星期,後來,又一次因為婦人連線WiFi問題,前來詢問,婦人疑惑為什麼我人在A地點,卻連不到B地點的WiFi呢?還為此生氣,婉如覺得好氣又好笑,進而燃起想要開課教育的熱情,「我的目標是要開100堂課來教!」蒐集這些老人家到底遇到什麼狀況,婉如激動的說。

 

「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每一個步驟都要擷圖,盡量找出共通點。」婉如說,在開始籌備課程內容的時候,先規劃製作IOS和Android二種版本的講義,但是因為市面上手機品牌眾多,在介面與圖示設計上,就算是同樣的App,設計和名稱也略有不同,這讓婉如覺得有點困擾,原本希望能讓長輩們對照講義操作,變成要盡量找出每個App的共同特性去編排講義和說明,在教課的現場,因應每個人帶來的手機、平板系統版本不一致,記憶體容量和使用習慣都不同的狀況下,再去一一排解,盡量讓大家上課的出發點一樣,這當中可以看出婉如除了有專業,還有在與人溝通的用心、耐心和貼心。

│細心找出每個品牌介面的共通點,製作成講義,以便長輩們回家複習。攝│吳欣玫

 

  動機投入 創造影響力

學習都需要有動機,在功能設計上,如果能強化行動裝置與日常生活的連結,不論是在健康或社群互動方面,並且如果有更多人力,以助教或是意見領袖的身分投入,才會把長輩們一起帶進網路串流世界。 

│因應科技新時代,每個年齡層都要保持開放學習心態。攝│吳欣玫

 

「下一次想要學導航和facebook,使用手機之後,覺得能接收到的資訊變多了,可以和朋友互相分享、聯絡。」一學員曾雪美的回饋,目前在長青班的開課來到第四堂,每一堂課的最後,婉如都會做滿意度問卷調查,看看長輩們的學習效果和建議,回頭再仔細分析,調整下一堂課的規劃,婉如分享接下來會在開放報名的時候區分手機系統,設計幾道關卡,去過濾教學的重點,「我希望我盡量去教學,是真的可以造福到一些人,希望可以為你的生活創造豐富性。」婉如對自己的期許。

 

憑著自己的熱情,與想要幫助人的初衷,婉如開始規劃課程,自己去接洽開課單位,她希望其實不論是到哪個年齡,我們都應該保有像嬰兒時期般的好奇心,去嘗試、去發揮,這種開放的心胸和態度,在現今甚至是未來,已經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條件,尤其,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報告,臺灣於今年老年人口將超過14%,進入高齡社會,在2026年恐將超過20%,到時候會跟日本一樣,成為「超高齡社會」,科技不該是阻斷學習的門檻,未來我們也會是樂齡的一份子。


資料引用

國家發展委員會-歷年數位機會(落差)調查報告(105年)

台灣變老了 老人首超幼年人口 嘉義縣最老-鏡MIRROR MEDIA(2017.03.09 14:01)

國家發展委員會-105版人口推估報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