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率 | 1315 次

衛教影片製作甘苦談

文/賴嘉民 


從2010年開始youtube頻道播放衛教影片,截至2015年底,大林慈院於youtube頻道上的衛教影片觀看次數,總點閱率已超過數十萬次,從簡單的線條插圖到許許如生的3d立體動畫影片,從說明病情、術式,到生動的短劇,製作這麼多種不同的醫學教育媒體,之中究竟有哪些製作的秘辛及甘苦談呢......

一部醫學衛教影片,從前置的腳本設計及討論,到中期的拍攝,再到拍攝完的後製,是集合了許多人的努力才能順利產生。筆者自身為一位多媒體設計師,與大家分享媒體製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 健康ok棒上的知情同意衛教影片(http://ok.tzuchi.com.tw/okban/index.html)

 

 │從零開始-知情同意衛教影片出現│

當時任院長林俊龍執行長提出「知情同意」的構想,教學研發組初期從未有拍攝長篇影片及後製整合經驗,更是連相關的拍攝設備都未完,本組同仁們只能先向院內相關拍攝單位如公傳、大愛台求教,從觀摩其攝影棚的運作,了解拍攝時可能的問題,再向大愛台的企劃人員請益拍攝前的籌備,並同時招募了影音設計師及補充所需的設備後,屆時才完成人員的基本陣容與製作設備。

 │ 林俊龍院長親自參與錄製

 

 │篳路藍縷,建立克難攝影棚│

初期拍攝場地的缺乏,只好用最基本的設備,找適合的空房間,同仁們自行動手搭建克難攝影棚,當時的同仁們勘察環境後,利用僅有的小型棚燈架設輔助光源,經過不斷的測試效果及討論後,同仁們成功的將手術技能教室,轉變為能錄製一定品質的克難攝影棚。

 

 │ 媒體設計師淑君、佩君,正在架設臨時燈光

 

 │ 在克難攝影棚中錄影的過程

 

 │篳路藍縷,相關素材搜集及建立│

雖然人員及設備已到位,但軟體方面仍有不足之處,為呈現複雜的醫學內容,需許多的參考資料及圖型素材,本院圖書館有著豐富的醫學藏書可供參考,但若都需從車輪造起,一部影片的完成之日恐將遙遙無期,一方面著手採購相關專業醫學素材圖型,多媒體設計師除了參考書上資料,更時常請教醫生細節部份,力求將最正確、最完整的醫學圖型呈現於觀眾眼前,已完成的素材經媒體設計師分類整理,本院擁有版權可重覆使用,更是日後再加值利用的無形資產。

 │ 同仁自行建立的素材庫,隨時間不斷累積新的素材

 

 │從白紙黑字到生動影片│

教學設計師文字腳本完成後,下一步驟,就是將文字內容轉換為圖型腳本,為了呈現讓觀眾能夠理解的影片,圖型腳本的設計,就考驗媒體設計師與教學設計師的溝通默契,常常一個畫面呈現的角度,就需要兩位設計師來回溝通數次,才能將畫面的設計定案,為求傳遞醫學內容的正確性,內容專家-醫師的專業知識指導及錄製配合就相當重要,但醫師的臨床工作繁重,能配合指導、錄製影音內容的時間就相對吃緊,常常只能在看診小憩之餘,趕緊把握時間諮詢相關製作上的醫學問題,若無法請教完成,二次、三次來回諮詢也是家常便飯,錄製醫師影音相關內容更是曠日費時,醫師除了臨床工作之外,仍需負擔許多的行政業務,騰出半日以上的時間參與錄影即屬難得,但影音內容的錄製並非只是單純的醫師到排影棚錄製就完成,醫師現場再預讀腳本時,可能會發現腳本內容與口語有所出入,因為腳本寫作時的邏輯是以寫文章方式創作,就需當場與撰寫腳本的教學設計師討論修改,腳本就算修改完成,開始錄製一樣是一關接著一關,雖有大字報輔助記憶,但突然要醫師照稿唸也不是每個醫生都能很順暢的唸完,常常縲絲連連,好不容易錄完一幕,無論是醫師或工作人員都會鬆一口氣,機器突然不聽話、院內廣播、路人發出的聲響...任何閃失都會讓一切前功盡,只能從頭開始,往往一個下午的時間才能錄完一部份內容,而一部影片中,醫師出場的內容,常得花上好多幾個工作天才能完成。

 │ 從文字腳本開始,再到完成的影片

 

 

 │ 與教學設計師熱烈討論

 

 │只要3D立體動畫製作軟體開始運算,連Notes都無法開啟簽到退│

最初製作3D立體動畫影片(以下簡稱3D影片)的起源,來自於簡守信院長指出,西班牙巴塞隆納醫院產製的3D影片效果十分良好,且目前在國內醫院衛教影片中尚未有類似的呈現方式,於是從無到有的籌備及規劃就如火如塗的展開,相關人力招募、3D人體模型素材軟體、動畫製作軟體、高階電腦繪圖工作站陸續到位,第一部屬於慈院自製的3D影片-認識腎臟,即開始製作,3D繪圖的製作流程與一般圖型繪製相近,差別在於繪製的過程及成品是立體、多角度的,連最基本的換角度瀏覽都是一個動作和步驟,因此從初期製作便要以「立體」的概念去思考如何製作,但於電腦繪圖的領堿中,3D繪圖消耗電腦資源相當大,光是繪圖製作的階段,每一步驟都是考驗設計師的耐性及電腦的性能,常常一物件要從不同角度瀏覽檢視這樣的動作,都得等待電腦花時間運算出成果,而且若不合設計師的意,每修改一次並要檢視就是不停的重覆「檢視」「等待」的流程,往往一個上午能完成的進度非常有限,而這只是製作的階段,待製作完成的檔案要運算「算圖」成為「結果檔」,也就是直正的成果檔,運算的時間更是無法估計,運算的時間長短原則上視場景物件、動作複雜與否而有所差別,短則數分鐘,長則數星期,且運算時 消耗電腦資源相當大,只要進入運算階段,電腦往往就是只能專門進行運算一事,其他工作都得停擺,甚至連基本的notes都無法啟動,因為電腦的效能無法再啟動其他軟體,萬一有其他軟體突然還可能導致運算失敗,白白損失運算成果及浪費工作時程,每每當3D立體動畫影片軟體的製作期間,媒體設計師下班時,電腦幾乎就是專門進行運算,因為下班後電腦才能專為運算,不會有其他軟體需運作。

 │ 3D立體動畫製作軟體畫面與逼直的3d人物圖型

 

『哪怕是多加上一根頭髮花22天算圖...”

多媒體設計師表示:「算圖」是指產出原圖的運算過程,電腦在算圖時不能作任何作業活動,單純就算圖的所花費的時間成本來看,一張圖片可能需要算圖時間近35分鐘,一分鐘的影格需60張圖,若以一部15分鐘的影片來計算,就需要近525小時,相當約22工作天來進行運算產出原圖,若欲作任何內容修改,哪怕是多加上一根頭髮在畫面中,都要重頭再花22天算圖...

 


│後記│

一路走來,從無到有的過程,除了鈞長全力支持,讓同仁們可以全心投入製作,一步步克服各種問題,進而完成一部又一部生動、精緻又能兼具醫學教育內容的衛教影片,一部衛教影片能呈現,背後艱辛只有製作的同仁們最能體會,也許影片只有5分鐘的長度,也許螢幕上畫面很簡單,但所需的視覺設計、聯絡受拍攝醫師及人員、接洽場地借用、教學原理的運用、專業知識的呈現等族繁不及備載的項目,除了團隊成員無不卯足功夫全力以赴外,更是考驗團隊間合作的默契,只要工作的成果,若能對健康促進及醫學教育推廣有小小幫助,就是對每一個辛勞投入同仁的最好回饋,本組也將秉持著精益求精、更上一層的精神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