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閱率 | 1037 次

從數位學習研究到社會貢獻 黃國禎:找回學術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文/黃國禎

 


將數位科技應用在教學現場只是跟隨潮流,還是教育模式的革新?

我們的教育,是否與真實生活情境結合?

 

 │理論研究│

近年來資訊科技推陳出新,尤其是行動與無線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普及,讓許多學校開始重視這些科技的教育應用模式。黃國禎教授在過去二十多年致力於數位學習教學應用的研究,並且有相當驚人的成果;在2015年Scopus 教育類論文的統計資料中,黃教授個人排名是世界第三,論文的影響力是世界第一。由於卓越的學術成就,黃教授獲邀擔任30多個SSCI/SCI/TSSCI/EI 學術期刊的論文審查委員,以及多個國內外學術期的編輯;同時,在2007年、2010及2013年獲得國科會/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教學實務│

當社會輿論在檢討高度追求論文發表的利弊時,黃教授在15年前早已經著手將研究成果應用在教學實務方面,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其中輔導將近14年的台南市海東國小,在全體教師共同努力下,以Recycling to Live Green(環保綠生活)主題,獲得Global Virtual Classroom Contest 2014/2015世界虛擬教室競賽金牌,並於2015年8月4日獲得馬總統接見表揚。海東國小處於臺南市安南區,屬臺南市邊陲地帶,學生家庭經濟弱勢(目前中低、低收入家庭近140戶,其他約120戶)、文化刺激不足及數位落差嚴重地區。很開心這個學校透過資訊科技創新應用教學的推動,讓海東學子能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學生同步學習,四年來共榮獲3次金牌,1次銅牌,為全世界參與的70多國家中表現第一。

 

 │ Global Virtual Classroom Contest 2014/2015 世界虛擬教室競賽金牌 總統表揚 大合照。│圖片來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黃國禎教授提供

 

 │ Global Virtual Classroom Contest 2014/2015 世界虛擬教室競賽金牌 總統表揚 總統合照。│圖片來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黃國禎教授提供

 

在102年7月起,黃教授的研究團隊更將過去的教學應用經驗,歸納為十種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模式,協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課本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結合。他認為「唯有讓學生瞭解知識的價值,才能幫助他們找回學習的意義」。這個理念獲得教育部的支持,於高中職行動學習輔導方案中實施,每年推廣到全國40多所高中職,更被許多中小學教師採用。這些教學策略包括:

• 直接引導學習法:引導學生針對學習內容透過網路或多媒體教材進行延伸學習,讓課本知識與生活環境聯結。

• 同儕互評法:引導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評量規準對同儕的作品評分與建議,培養其評論、分析與反思能力。

• 錄影分享法:學生透過學習任務的引導來錄製影片。

• 共享寫作平台:在學習活動中,即時透過平板電腦與無線網路進行分享與討論,促進同儕的互動與知識共享。

• 主題式討論區:透過生活中的資料蒐集,在網路進行主題的探討。

• 心智工具: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蒐集、歸納、統整,並嘗試將新舊知識聯結,讓學習更有意義。

• 專題導向學習法:以「完成專題作品」為學習目標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溝通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 數位說故事:引導學生在瞭解學習內容的過程,將學習內容製作成故事影片或動畫,培養其資訊分析、組織能力及創造力。

• 探究式學習模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組織自己所找尋到的知識,藉此培養其問題解決能力。

• 情境式行動學習:透過行動科技的輔助,觀察真實環境或學習目標,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結合。

 

這個行動學習推廣計畫,獲得宏達國際電子(HTC)所屬的信望愛基金會的支持,總共捐贈了超過7萬套的平板電腦給這些高中職師生。在黃教授的推動下,受惠的學生已經累計超過10萬人。

 

 │ 行動學習推廣計畫。│圖片來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黃國禎教授提供

 

他在推動數位學習與行動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提醒學校要具備幾個重要的理念:

「教育為本,科技為用」:不要為了展現科技而進行科技化教學;不一定要使用最新的科技,採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才是重點。
「教師的信念決定一切」:找到教學的意義及目的,是教師最重要的課題。教學模式必須考慮科技的變革,進行必要的調整。當教師不願意面對科技時,可能會錯過改善教學的機會。
「由教師為中心的講授轉移到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不論是數位學習、行動學習、Moocs、翻轉教室,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已經成為重要趨勢。
「教學策略決定學習成效」:教師的主要任務,逐漸由單純的授課轉變為教學活動設計;而好的教學策略將決定學生的學習成效。

 

黃教授認為,一個好的學者,進行前瞻的研究固然重要;然而,一個有價值的研究,除了透過發表論文來分享經驗及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成為有益社會的理念或方法。而當前最重要的課題,是要幫助教師們找回「教學的意義與熱忱」。因為只有深刻體認教學的意義,才能找回熱忱,進行再一次的教學模式改革。

 


│焦點小檔案│

[個人簡歷]:

臺灣科技大學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講座教授

臺灣科技大學 人文社會學院 院長

科技部科國司 資訊教育學門 召集人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SCI) 編輯委員

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y (SSCI) 副編輯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Learning and Organisation 總編輯

The Open Cybernetics and Systematic Journal (EI) 總編輯

人文社會學報 總編輯